鸡法氏囊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抗禽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单克隆抗体;禽IBDV抗体;禽法氏囊抗体;法氏囊抗体
禽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是引起禽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体,对养鸡业危害较大。
病毒特性
形态结构:IBDV 属于双 RNA 病毒科,无囊膜,病毒粒子呈二十面体对称结构,直径约为 55 - 60 纳米。其衣壳由 32 个壳粒组成,表面有独特的花纹。
基因组结构:病毒基因组为双股 RNA,由 A、B 两个片段组成。A 片段编码 VP2、VP3、VP4 和 VP5 四种结构蛋白以及一个非结构蛋白;B 片段编码 VP1 蛋白,VP1 具有 RNA 依赖的 RNA 聚合酶活性,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血清型:IBDV 有两个血清型,即血清 1 型和血清 2 型。血清 1 型对鸡具有致病性,可引起典型的传染性法氏囊病;血清 2 型对鸡无致病性,但对火鸡有致病性。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病鸡的粪便、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污染饲料、饮水、垫料、空气等,健康鸡接触后可被感染。
垂直传播:也可经蛋传播,但垂直传播的发生率较低。
致病性
损伤免疫器官: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导致法氏囊淋巴细胞大量坏死和凋亡,使法氏囊发生炎症、水肿、出血,随后萎缩,从而引起鸡的免疫功能严重抑制。
导致继发感染:感染鸡对其他病原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新城疫病毒等的易感性增加,容易发生继发感染,加重病情,死亡率升高。
影响生产性能: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羽毛蓬松、畏寒、腹泻等症状,生长发育受阻,产蛋鸡产蛋量下降,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根据病鸡的典型症状,如法氏囊的病变(肿大、出血、萎缩等)、腹泻、精神不振等,结合发病日龄(多发生于 3 - 6 周龄的鸡)和流行特点进行初步诊断。
实验室诊断
病毒分离鉴定:采集病鸡的法氏囊、脾脏等组织,接种于鸡胚或细胞培养物中进行病毒分离,然后通过血清学方法或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
血清学检测:常用的方法有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和试验等,可检测鸡血清中的 IBDV 抗体,用于鸡群的感染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分子生物学检测: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 PCR 等,可直接检测病鸡组织中的病毒核酸,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优点,能够早期诊断和准确检测病毒感染。
法氏囊病毒单克隆抗体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抗体,在禽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制备
免疫动物:通常选用 Balb/c 小鼠等实验动物,用纯化的禽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多次免疫,使小鼠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 IBDV 的 B 淋巴细胞。
细胞融合:取免疫后的小鼠脾脏细胞(其中含有产生抗体的 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在聚乙二醇(PEG)等融合剂的作用下进行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这些杂交瘤细胞既具有骨髓瘤细胞无限增殖的能力,又具有 B 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能力。
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通过特定的筛选方法,如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筛选出能够产生针对 IBDV 特异性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
克隆化培养:对筛选出的阳性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得到单个细胞的克隆,确保产生的抗体具有高度均一性和特异性。常用的克隆化方法有限稀释法和软琼脂平板法等。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筛选出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后,可通过体内培养(将细胞接种到小鼠腹腔内,形成腹水,从腹水中获取抗体)或体外培养(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在生物反应器中大量培养细胞,收集培养液获得抗体)的方法大量生产法氏囊病毒单克隆抗体。
特点
高度特异性:只针对禽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特定抗原表位产生免疫反应,与其他病毒或抗原无交叉反应,能够准确识别和结合 IBDV,为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了精准的工具。
高亲和力:与 IBDV 抗原具有很强的结合能力,能够快速、高效地中和病毒,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结合,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均一性: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个杂交瘤细胞克隆产生的,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高度均一,在诊断和治疗应用中具有稳定的效果。
应用
疾病诊断:可用于建立各种血清学诊断方法,如 ELISA、免疫荧光试验、免疫胶体金试纸条等。这些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准确等优点,可用于检测鸡血清中的 IBDV 抗体或病鸡组织中的病毒抗原,有助于禽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疾病治疗:法氏囊病毒单克隆抗体具有中和病毒的作用,可用于发病鸡群的紧急治疗。通过注射单克隆抗体,能够快速中和体内的病毒,减轻病毒对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的损伤,提高病鸡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此外,在鸡群受到 IBDV 感染威胁时,也可使用单克隆抗体进行被动免疫预防,保护鸡群免受感染。
病毒研究:在 IBDV 的基础研究中,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研究病毒的结构与功能、病毒感染和致病机制、病毒抗原变异等方面。例如,通过与不同病毒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结合,可确定病毒表面抗原的分布和功能区域;利用单克隆抗体追踪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和传播过程,有助于深入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
法氏囊病毒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类型及亚类
一般为 IgG 类,常见的亚类有 IgG1、IgG2a、IgG2b 等,不同亚类在生物学功能和特性上略有差异。
抗体效价
这是衡量抗体浓度和活性的重要指标,通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进行测定。一般来说,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更好的效果,其效价可达到 1:10000 以上,甚至更高,具体数值因不同的制备方法和批次有所差异。
亲和力常数
表示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牢固程度,单位通常为 L/mol。亲和力常数越高,说明抗体与法氏囊病毒抗原的结合能力越强,一般在 10⁸ - 10¹² L/mol 范围内。
特异性
特异性是指抗体只与法氏囊病毒抗原发生反应,而不与其他无关抗原产生交叉反应。通过与其他相关病毒或正常组织抗原进行交叉反应试验来验证,理想情况下,单克隆抗体应具有高度特异性,不与其他禽类病毒或正常组织蛋白发生结合。
中和活性
这是评估单克隆抗体治疗效果的关键参数,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试验或动物实验来测定。例如,在细胞培养中,观察单克隆抗体对法氏囊病毒感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₅₀)或空斑减少试验等方法来计算中和活性,一般以能够中和一定量病毒的抗体浓度来表示,如中和 50% 病毒感染的抗体浓度(IC₅₀)。中和活性高的单克隆抗体在治疗中能够更有效地阻断病毒感染宿主细胞。
稳定性
包括热稳定性、pH 稳定性等。在不同的储存条件和应用环境下,抗体需要保持其活性和结构的稳定。一般来说,法氏囊病毒单克隆抗体在 4℃ - 8℃冷藏条件下可稳定保存数月至数年,在 - 20℃或更低温度下冷冻保存可延长保存时间。在不同 pH 值环境中,抗体通常在 pH 6 - 8 范围内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在此范围外可能会影响其活性。
纯度
纯度对于单克隆抗体的质量和应用至关重要。高纯度的抗体可减少杂质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和潜在的不良反应。一般通过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进行纯化,纯度可达到 95% 以上,甚至接近 100%,通常采用 SDS - PAGE 电泳、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来检测抗体的纯度。
品牌:PhyCell/费雪
纯化方法(Purification):亲和层析纯化
亚型:IgG2a
胶体金灵敏度:1-3ng/ml
ELISA IC50:1-2ppb
规格:0.5mg,1mg
该抗体可应用于ELISA、胶体金、免疫亲和柱层析等免疫检测。
性状:液体,避免反复冻融
来源:BALB/C小鼠
ELISA效价: 0.005M PBS 体系下1:5000 以上
缓冲液:0.01M PBS PH7.4
储存条件:-20℃以下
有效期:3年,-50℃以下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