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肝炎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鸭肝炎表面抗体;鸭肝炎病毒抗体;鸭肝炎抗体;鸭DHV抗体
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是引起雏鸭肝炎的病原体,:
病毒特性:鸭肝炎病毒属于小 RNA 病毒科。根据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如 DHV-1、DHV-2 和 DHV-3 等,其中 DHV-1 是最常见的血清型,在中国流行的主要是基因 Ⅰ 型鸭肝炎病毒。该病毒对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在自然环境中能存活较长时间,但对一些消毒剂敏感,如甲醛、含氯消毒剂等可将其杀灭。
流行病学:主要感染雏鸭,尤其是 1 - 3 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随着日龄的增加,鸭的抵抗力逐渐增强。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可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饲料、饮水等,健康鸭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质而感染。另外,该病毒也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临床症状:感染鸭肝炎病毒的雏鸭通常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缩颈、翅下垂,随后出现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痉挛性踢动,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一般在出现症状后几小时至几天内死亡,死亡率较高。
病理变化:主要病变在肝脏,肝脏肿大、质地脆弱,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呈斑驳状外观,胆囊肿大,充满胆汁。
鸭肝炎病毒抗体是鸭体受到鸭肝炎病毒刺激后,由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能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产生与作用
产生过程:当鸭肝炎病毒进入鸭体后,病毒表面的抗原物质会被鸭的免疫系统识别。免疫系统中的 B 淋巴细胞会被激活,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进而合成并分泌鸭肝炎病毒抗体。
主要作用:抗体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鸭肝炎病毒,通过多种方式发挥免疫防御作用。一方面,抗体可以中和病毒,阻止病毒吸附和侵入鸭的细胞,使其失去感染性;另一方面,抗体与病毒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被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识别并吞噬清除,从而帮助鸭体清除病毒,减轻感染症状,促进机体恢复健康。
检测意义
监测免疫状态:通过检测鸭群血清中的鸭肝炎病毒抗体水平,可以了解鸭群对鸭肝炎病毒的免疫状态。在疫苗接种后,定期检测抗体水平能评估疫苗的免疫效果,判断鸭群是否获得了足够的免疫力。如果抗体水平较低,可能需要及时加强免疫,以确保鸭群得到有效的保护。
疾病诊断辅助:在鸭群出现疑似鸭肝炎的症状时,检测抗体有助于辅助诊断。如果鸭群中大部分鸭只的抗体水平较高,同时又出现了典型的鸭肝炎临床症状,可能提示病毒发生了变异,或者存在其他因素导致疫苗免疫失败;如果抗体水平较低,则可能说明鸭群未得到有效免疫保护,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对不同地区、不同鸭群的鸭肝炎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和分析,能够了解鸭肝炎病毒在鸭群中的流行情况和传播规律。这对于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评估疫情风险以及预测疾病的发生趋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将鸭肝炎病毒的抗原固定在酶标板上,加入待检测的鸭血清样本,如果样本中含有鸭肝炎病毒抗体,抗体就会与抗原结合,然后再加入酶标记的二抗,通过酶与底物的反应产生颜色变化,根据颜色的深浅来判断抗体的有无和含量。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同时检测大量样本等优点。
中和试验:中和试验是一种较为经典的检测方法。将鸭血清样本与已知量的鸭肝炎病毒混合,然后接种到鸭胚或细胞培养物中,观察病毒对鸭胚或细胞的感染情况。如果血清中的抗体能够中和病毒,使鸭胚或细胞不被感染或感染程度减轻,就可以判断血清中含有具有中和活性的抗体。中和试验的结果较为准确,但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条件,且检测周期较长。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这种方法是基于胶体金标记的抗体与鸭肝炎病毒抗体在试纸条上的特异性结合来进行检测。将鸭血清滴加到试纸条的样品孔中,血清中的抗体与胶体金标记的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随着液体在试纸条上的流动,复合物会被固定在检测线上,形成红色条带。通过观察检测线和控制线的颜色变化来判断结果。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不需要特殊设备,适合现场快速检测,但灵敏度相对较低,一般用于初步筛查。
鸭肝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稀释倍数会因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具体实验要求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情况下的参考稀释倍数:
免疫检测:如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试验(IFA)等检测鸭肝炎病毒抗原时,通常的稀释倍数在 1:1000 - 1:5000 之间。在 ELISA 中,可能先将抗体进行预实验,从较低稀释倍数如 1:1000 开始,逐渐调整找到能产生最佳信号 - 背景比值的稀释度,一般可能在 1:5000 左右较为合适;而在 IFA 中,稀释倍数可能在 1:50 - 1:200 之间,具体要根据抗体的效价和荧光信号的强度来确定。
中和试验:在进行鸭肝炎病毒中和试验时,抗体的稀释倍数通常需要根据病毒的滴度和预期的中和效果来确定。一般先进行系列稀释,如从 1:10 开始,按照 10 倍梯度进行稀释,直到 1:1000 甚至更高,然后与一定量的病毒混合,接种到细胞或鸭胚中,观察病毒的中和情况,以确定能完全中和病毒的最低抗体稀释倍数。
规格:1mg/瓶,纯度>95%
推荐使用浓度: 胶体金: 5微克/ml金液;
ELISA: 1:2 000-5000
WB及免疫组化,免疫荧光:1:50-1:500
标记二抗的使用浓度:国产1:100-1:500;进口1:1000-1:5000
纯化方式:亲和层析纯化
来源: balb/c小鼠
缓冲液:0.01PBS+保护剂
储存:-20℃,避免反复冻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