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禽流感(AIV)通用型单克隆抗体;禽流感病毒抗体;禽流感抗体;禽AIV抗体
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禽类,部分亚型也可感染猪、马、海豹和鲸等各种哺乳动物以及人类。
病毒特性:禽流感病毒属于 RNA 病毒的正黏病毒科。根据病毒外膜的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的不同,目前分为 18 个 H 亚型及 11 个 N 亚型。该病毒对含氯消毒剂、热比较敏感,但在低温条件、酸性环境或有甘油保护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
分类:根据其对鸡的致病力的不同,可分为中致病性及低 / 非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其中,禽流感病毒如 H5N1 等,可引起禽类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很高;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后,禽类可能仅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人类通过密切接触受感染的禽类,或者是禽类的分泌物、排泄物等都有可能被感染。此外,食用未煮熟的禽肉和蛋类也可能导致感染。带有禽流感病毒的禽群和禽产品的流通、候鸟的迁徙等,都可以造成禽流感病毒的传播。
对人类的危害: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后表现出的临床症状随感染病毒的亚型不同而异,从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至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例如,H5N1 及 H7N9 禽流感病毒感染,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或呕吐等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
禽流感病毒抗体的技术参数:
特异性
指抗体与禽流感病毒抗原的结合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只对特定亚型的禽流感病毒产生反应,而不与其他无关抗原发生交叉反应。例如,针对 H5N1 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抗体,应尽量避免与 H7N9 等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以及常见的人类流感病毒等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以确保检测和诊断的准确性。一般通过交叉反应试验来评估,要求与其他相关病毒的交叉反应率低于一定阈值,如小于 5%。
敏感性
表示抗体能够检测到极低浓度禽流感病毒抗原的能力。高敏感性的抗体可以在病毒感染的早期,当病毒抗原量还比较少时就能够识别并结合,从而提高检测的阳性率。通常用能够检测到的最低抗原浓度来表示,如某抗体能够检测到的禽流感病毒抗原最低浓度为 1 ng/mL,说明该抗体在这个浓度下仍能产生可检测到的免疫反应。
亲和力
指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牢固程度。亲和力高的抗体与禽流感病毒抗原结合紧密,不易被其他因素干扰而解离,能够更稳定地发挥作用。亲和力的大小通常用平衡解离常数(Kd)来衡量,Kd 值越小,说明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力越高。例如,Kd 值为 10⁻⁹ mol/L 的抗体比 Kd 值为 10⁻⁷ mol/L 的抗体具有更高的亲和力。
效价
反映了抗体在血清或其他样品中的浓度或含量。一般通过血清学试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凝抑制试验(HI)等方法来测定。例如,在 ELISA 试验中,将抗体进行系列稀释后与已知浓度的禽流感病毒抗原反应,以能够产生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倍数来表示抗体效价,如抗体效价为 1:1000,表示该抗体在稀释 1000 倍后仍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
稳定性
包括抗体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活性保持能力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抗体应在一定的温度、pH 值等条件下能够长期保存而不丧失其免疫活性。例如,在 4℃或 - 20℃储存时,经过一定时间(如数月至数年)后,抗体的特异性、敏感性等指标应仍能满足检测要求。同时,在不同的检测环境和操作过程中,如不同的缓冲液体系、不同的反应时间和温度等条件下,抗体也应能保持稳定的性能,以确保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禽流感病毒抗体的稀释倍数会因检测方法、抗体效价以及具体实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检测方法中抗体稀释倍数的大致范围:
血凝抑制试验(HI):通常先将血清抗体进行倍比稀释,一般从 1:4 或 1:8 开始,依次稀释为 1:16、1:32、1:64 等,直到出现不抑制血凝的稀释度为止。对于大多数禽流感病毒抗体检测,有效的稀释倍数可能在 1:8 到 1:256 之间,但具体数值会因抗体的效价和病毒株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体的稀释倍数通常在 1:100 到 1:10000 之间。如果是间接 ELISA 法,首先将包被有禽流感病毒抗原的酶标板与待检血清抗体进行反应,血清抗体的稀释倍数可能在 1:100 到 1:2000 左右;若是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禽流感病毒抗原,用于检测的酶标抗体的稀释倍数则可能在 1:1000 到 1:10000 之间。
免疫荧光试验(IFA):一般抗体稀释倍数在 1:50 到 1:500 之间。先将细胞或组织切片用已知的禽流感病毒感染,然后加入适当稀释的抗体,经过孵育、洗涤等步骤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来判断抗体与病毒抗原的结合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通过预实验来确定最佳的抗体稀释倍数,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不同实验室可能会根据自身的实验条件和经验对抗体稀释倍数进行适当调整。
可用于免疫荧光,WB,ELISA,等科研项目
规格:1mg/瓶,纯度>95%
推荐使用浓度: 胶体金: 5微克/ml金液;
ELISA: 1:2000-5000
WB及免疫组化,免疫荧光:1:50-1:500
标记二抗的使用浓度:国产1:100-1:500;进口1:1000-1:5000
纯化方式:亲和层析纯化
来源: balb/c小鼠
缓冲液:0.01PBS+保护剂
储存:-20℃,避免反复冻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