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费雪(杭州)医学研究有限公司!
24小时服务热线
13818883417

专业集萃  赋能研发 

Strictly control every link to ensure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开启探索之旅

——

产品中心 PRODUCT


副流感1型抗原;PIV-I-Ag;副流感2型抗原;PIV-II-Ag
    发布时间: 2023-06-08 16:23    
副流感1型抗原;PIV-I-Ag;副流感2型抗原;PIV-II-Ag

副流感1型抗原;PIV-I-Ag;副流感2型抗原;PIV-II-Ag

副流感 1 型抗原(PIV-I-Ag)与副流感 2 型抗原(PIV-II-Ag)

一、基本概念

** 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 PIV)** 属于副黏病毒科,是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主要分为 4 型(PIV-I 至 PIV-IV)。其中:


  • PIV-I:又称 “仙台病毒”,是 ** 儿童喉气管炎(哮吼)** 的主要病因,也可引起普通感冒和肺炎。

  • PIV-II:临床症状与 PIV-I 相似,易导致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如细支气管炎、肺炎),成人感染多表现为轻度上呼吸道症状。


** 抗原(Ag)** 指病毒颗粒表面或内部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主要包括:


  1. 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 蛋白):介导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唾液酸),是 PIV-I 和 PIV-II 的主要型特异性抗原,可用于病毒分型。

  2. 融合蛋白(F 蛋白):促进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引发感染,诱导中和抗体产生。

  3. 核衣壳蛋白(N 蛋白):病毒内部结构蛋白,免疫原性强,常用于抗原检测的靶标。

二、检测原理与方法

检测类型原理常用方法特点适用场景
抗原检测利用单克隆抗体识别 PIV-I/PIV-II 的特异性抗原表位(如 HN 蛋白或 N 蛋白),通过免疫反应定性检测。免疫荧光法(IFA)
ELISA(双抗体夹心法)
快速免疫层析试纸(如胶体金法)
快速(15-30 分钟出结果)、操作简便,适用于急诊或基层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初筛、流行病学调查
与核酸检测对比抗原检测依赖病毒蛋白表达,需样本中存在足够病毒颗粒;
核酸检测(如 RT-PCR)检测病毒 RNA,灵敏度更高。
联合检测可提高准确性:抗原阳性提示现症感染,核酸阳性可辅助早期诊断(病毒载量低时抗原可能阴性)。重症病例或疑似病例的确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病原体鉴别

三、检测样本类型与时机

  1. 样本类型
    • 鼻咽拭子 / 鼻分泌物:最常用,病毒载量高,适用于儿童和成人。

    • 咽拭子:适用于无法配合采集鼻拭子的婴幼儿,但检出率略低于鼻咽拭子。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用于重症肺炎或免疫缺陷患者的病原诊断。

  2. 检测时机
    • 最佳窗口期:发病后 1-5 天(病毒复制高峰期,抗原浓度最高),尤其是出现症状后 48 小时内检测阳性率最高。

    • 动态监测: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 HIV 感染者)可能出现病毒持续 shedding,需多次检测评估病程。

四、结果解读与临床意义

检测结果解读临床意义
PIV-I-Ag 阳性确诊副流感 1 型病毒感染,常见于:
① 儿童哮吼(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喉鸣);
② 成人普通感冒(发热、咽痛、咳嗽)。
① 对症治疗为主(如退热、补液),无需抗病毒药物(除非免疫缺陷患者);
② 重症患儿需警惕喉梗阻,必要时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或肾上腺素。
PIV-II-Ag 阳性确诊副流感 2 型病毒感染,婴幼儿易进展为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细支气管炎),成人多为自限性上呼吸道感染。① 婴幼儿需密切监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必要时住院治疗;
② 家庭护理重点:保持空气湿润、拍背排痰,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双阴性可能为:
① 非 PIV-I/II 感染(需排查其他呼吸道病毒如 RSV、流感病毒、腺病毒);
② 采样不当或病程后期(病毒清除后)。
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胸片),必要时进行多病原联合检测(如呼吸道病毒多重 PCR)。

五、流行病学特征与传播

  1. 流行季节
    • PIV-I:呈季节性流行,北半球多为秋季(9-11 月),常引发 “哮吼季节”。

    • PIV-II:全年散发,秋季至初冬较多见,感染高峰晚于 PIV-I。

  2. 传播途径
    • 5 岁以下儿童(尤其是 2 岁以下)普遍易感,易出现重症;

    • 成人感染多为再次暴露,症状较轻,但免疫缺陷者(如器官移植受者)可能出现严重肺炎。

    • 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直接感染他人。

    • 接触传播:病毒污染的手触摸眼、鼻、口导致感染,物体表面存活时间约数小时。

    • 人群易感性

六、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人群PIV-I 感染表现PIV-II 感染表现共同并发症
儿童典型哮吼(占 50-75%):发热 + 犬吠样咳嗽 + 吸气性喉鸣;
可伴中耳炎、肺炎(5-10%)。
上呼吸道感染(流涕、咽痛)占 60%,下呼吸道感染(细支气管炎、肺炎)占 30%;
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偶见。
呼吸衰竭(罕见但危及生命)、继发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性肺炎)。
成人普通感冒样症状(低热、鼻塞、咳嗽),持续 1-2 周;
慢性心肺疾病患者可能诱发哮喘急性发作。
症状与 PIV-I 相似,但咽痛更明显,偶见声音嘶哑(喉头水肿)。无特异性,免疫功能正常者通常无严重并发症。

七、治疗与预防

  1. 治疗原则
    • 仅用于免疫缺陷患者(如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可考虑使用利巴韦林(需权衡疗效与毒性)。

    • 儿童哮吼:轻度可雾化布地奈德,重症需急诊处理(如肾上腺素雾化、糖皮质激素口服);

    • 补液、退热、止咳缓解症状,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除非合并细菌感染)。

    • 对症支持治疗

    • 抗病毒药物

  2. 预防措施
    • 隔离患者:病程前 5 天传染性最强,儿童患者应避免接触其他婴幼儿。

    • 手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后触摸面部。

    • 环境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家具表面,定期通风。

    • 疫苗研发进展:目前尚无获批的副流感病毒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靶向 HN 蛋白)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八、检测注意事项与局限性

  1. 局限性
    • 交叉反应:PIV-I 与 PIV-III 型可能存在低水平抗原交叉(因同属副黏病毒科),需结合病毒分离或核酸检测确认分型。

    • 灵敏度限制:快速抗原检测灵敏度约 70-85%,可能漏检低病毒载量样本(如轻症患者或病程后期)。

  2. 临床决策建议
    • 儿童出现哮吼症状时,优先检测 PIV-I-Ag,同时排查流感病毒(尤其是秋季重叠流行期);

    • 免疫缺陷患者若抗原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需尽早进行核酸检测(如多重 PCR)以覆盖更多病原体。

九、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的鉴别

病原体典型症状流行季节快速检测方法
流感病毒高热(39-40℃)、全身酸痛、乏力显著冬春季流感抗原检测(胶体金法)
RSV(合胞病毒)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喘憋、呼吸急促)冬春季RSV 抗原检测(免疫荧光法)
腺病毒咽结膜热(发热、咽痛、结膜炎)全年散发,夏季多见腺病毒抗原检测(ELISA)


如需进一步了解副流感病毒感染的重症预警指标或家庭护理细节,建议咨询儿科或呼吸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