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费雪(杭州)医学研究有限公司!
24小时服务热线
13818883417

专业集萃  赋能研发 

Strictly control every link to ensure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开启探索之旅

——

产品中心 PRODUCT


牙龈卟啉单胞菌抗原;Pgg-Ag(天然或重组)
    发布时间: 2023-06-08 16:13    
牙龈卟啉单胞菌抗原;Pgg-Ag(天然或重组)

牙龈卟啉单胞菌抗原;Pgg-Ag(天然或重组)

牙龈卟啉单胞菌抗原(Pgg-Ag)

一、基本概念

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ingivalis,简称 Pgg)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厌氧杆菌,属于口腔致病菌,是慢性牙周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抗原(Pgg-Ag)指该细菌表面或分泌的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主要包括:


  • 脂多糖(LPS):诱导宿主炎症反应的关键毒素,激活 TLR4 受体,引发牙龈组织破坏。

  • 外膜蛋白(如 OmpA、OmpT):参与细菌黏附于宿主细胞(如牙龈上皮细胞),促进定植和感染。

  • 蛋白酶(如牙龈蛋白酶 R、K):降解宿主细胞外基质(如胶原蛋白),破坏牙周组织,并干扰免疫细胞功能(如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

二、检测原理与方法

检测类型原理常用方法特点适用场景
抗原检测利用特异性抗体识别 Pgg-Ag 的保守表位(如 LPS 或牙龈蛋白酶),通过免疫反应定性或定量检测。ELISA(双抗体夹心法)
免疫荧光法(IFA)
胶体金层析法(快速检测试纸)
快速筛查,无需培养,适用于临床样本(如龈沟液、唾液)。牙周炎诊断、疗效监测、口腔感染风险评估
与核酸检测的对比抗原检测反映细菌存在,核酸检测(如 PCR)反映细菌 DNA 存在。联合检测可提高准确性(如抗原阳性提示活菌感染,核酸阳性可能包含死菌)。区分活菌感染与既往感染,指导抗生素治疗方案。

三、检测样本类型与时机

  1. 样本类型
    • 龈沟液:最常用,需用无菌纸尖采集,细菌浓度高,特异性强。

    • 唾液:无创采集,但易受其他口腔菌群干扰,适用于大规模筛查。

    • 牙周袋分泌物:用于重症牙周炎或牙周脓肿患者的病原鉴定。

  2. 检测时机
    • 最佳窗口期:牙周袋形成或牙龈红肿期(细菌处于活跃繁殖状态,抗原浓度高)。

    • 动态监测:治疗后定期检测(如每 3 个月),评估疗效(抗原滴度下降提示治疗有效)。

四、结果解读与临床意义

检测结果解读临床意义
Pgg-Ag 阳性确诊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提示存在活动性牙周炎症(如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① 需立即启动牙周基础治疗(如龈下刮治、根面平整);
② 评估全身健康风险:Pgg 感染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相关,需建议患者进行相关筛查。
阴性可能为:
① 非 Pgg 感染(需排查其他牙周致病菌如伴放线聚集杆菌);
② 感染早期或细菌载量过低。
结合临床表现(如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及影像学检查(X 线片)综合判断,避免漏诊。

五、与牙周病的关系及致病机制

  1. 致病三重机制
    • 直接破坏:牙龈蛋白酶降解牙周韧带和牙槽骨基质。

    • 免疫逃逸:LPS 通过修饰结构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并诱导抗炎细胞因子(如 IL-10)抑制免疫应答。

    • 菌群协同:与其他厌氧菌(如福赛坦氏菌、齿垢密螺旋体)形成 “红色复合体”,协同加剧牙周组织破坏。

  2. 全身影响
    • 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管内皮损伤和斑块不稳定。

    • 早产 / 低体重儿:通过胎盘传播或炎症因子诱导子宫收缩。

    • 阿尔茨海默病:牙龈蛋白酶可能通过神经通路进入大脑,促进 β- 淀粉样蛋白沉积(近年研究热点)。

    • Pgg-Ag 可通过牙周袋进入血液循环,触发系统性炎症(如 C 反应蛋白升高),与以下疾病相关:

六、检测的临床应用场景

  1. 牙周病诊断与分型
    • 慢性牙周炎患者中,Pgg-Ag 阳性率可达 60%-8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

    •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可能同时检测到 Pgg-Ag 和伴放线聚集杆菌抗原。

  2. 疗效评估
    • 治疗后 Pgg-Ag 滴度下降≥50%,提示治疗有效;若持续阳性,需考虑耐药菌感染或治疗不彻底(如残留牙周袋)。

  3. 高危人群筛查
    • 糖尿病患者、吸烟者、有牙周病家族史者需定期检测 Pgg-Ag,早期干预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七、注意事项与局限性

  1. 局限性
    • 交叉反应:与其他口腔厌氧菌(如变黑普雷沃菌)可能存在低水平抗原交叉,需结合细菌培养或 16S rRNA 测序确认。

    • 检测窗口期:抗生素治疗后可能出现假阴性(细菌被抑制但未完全清除),建议停药至少 2 周后检测。

  2. 防控重点
    • 机械清除:龈下刮治是清除 Pgg 生物膜的关键手段,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 口腔卫生维护:指导患者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或电动牙刷,减少牙菌斑定植。

    • 全身治疗:重症患者需联合抗生素(如甲硝唑 + 阿莫西林),疗程 7-10 天。

八、相关研究进展

  1. 疫苗研发
    • 靶向 Pgg-Ag 的亚单位疫苗(如牙龈蛋白酶疫苗)已进入动物实验阶段,旨在诱导中和抗体阻断细菌黏附和侵袭。

  2. 肠道 - 口腔菌群关联
    • 近年研究发现,Pgg 感染可能通过肠 - 口轴影响肠道菌群平衡,加剧炎症性肠病(IBD),提示系统性干预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