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口蹄疫A型单克隆抗体;抗口蹄疫O型单克隆抗体;FMDV抗体
口蹄疫病毒(Foot - and - Mouth Disease Virus,FMDV)是引起口蹄疫的病原体,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病毒特性
病毒类型:属于小 RNA 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形态:病毒粒子呈二十面体对称结构,无囊膜,直径约 25 - 30 纳米。
血清型:有 7 个血清型,分别是 A、O、C、SAT1、SAT2、SAT3 和 Asia1 型,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保护,且每个血清型又包含多个亚型,这使得口蹄疫的防控难度较大。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主要感染偶蹄动物,如牛、猪、羊、骆驼等,其中牛最为易感,发病率高且症状典型。
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多样,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如病畜与健康畜的接触;间接接触传播,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器具、车辆等传播;空气传播也较为重要,病毒可随空气流动远距离传播,在流行季节,口蹄疫病毒能在空气中传播数十公里甚至更远。
流行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此时气候寒冷,动物抵抗力相对较低,且养殖环境相对封闭,利于病毒传播。口蹄疫还具有流行性和爆发性,一旦发生,传播迅速,可在短时间内造成大规模的动物感染。
临床症状
牛:潜伏期 2 - 4 天,病牛体温升高至 40 - 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随后在口腔黏膜、蹄部皮肤、乳房等部位出现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明显,导致病牛流涎、跛行。犊牛感染后常因心肌受损而突然死亡,病死率较高。
猪:以蹄部水疱为主要特征,病猪体温升高,蹄冠、蹄叉、蹄踵等部位出现红肿、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烂斑,严重时蹄壳脱落,病猪跛行,不愿站立和走动。部分病猪在口腔黏膜、鼻镜、乳房等部位也可见水疱和溃疡。
羊:症状相对较轻,病羊口腔黏膜出现水疱和溃疡,流涎,采食减少。蹄部病变一般不如牛和猪严重,但也可出现水疱和跛行。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根据动物的临床症状,如口腔、蹄部等部位出现水疱、溃疡,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但需注意与水疱性口炎、猪水疱病等类似疾病相鉴别。
实验室诊断:常用的方法有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测(如 ELISA、中和试验等)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如 RT - PCR、实时荧光定量 PCR 等)。其中,RT - PCR 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 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优点,可在早期快速诊断口蹄疫病毒感染。

抗体效价
含义:指抗体与抗原结合的能力,反映抗体在血清或其他样品中的相对含量。效价越高,说明抗体与抗原的结合能力越强,在免疫检测或治疗中所需的抗体量可能越少。
检测方法:常采用间接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测定。将口蹄疫 A 型抗原包被在酶标板上,加入不同稀释度的单克隆抗体,然后加入酶标二抗,通过底物显色来判断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情况。一般以能产生明显显色反应(通常以吸光度值大于阴性对照 2.1 倍以上)的抗体最高稀释倍数作为该抗体的效价。
参考范围:优质的抗猪口蹄疫 A 型单克隆抗体效价通常可达 1×10⁶以上,甚至更高,这意味着该抗体在稀释 100 万倍以上仍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特异性
含义:指抗体只与口蹄疫 A 型病毒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不与其他无关抗原,如口蹄疫 O 型、亚洲 I 型等其他血清型病毒抗原,以及猪的其他常见病原体抗原发生交叉反应的特性。
检测方法:通过交叉反应试验来验证。将抗猪口蹄疫 A 型单克隆抗体与多种不同的抗原(包括其他血清型口蹄疫病毒抗原、猪瘟病毒抗原、猪伪狂犬抗原等)进行反应,利用 ELISA、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抗体与这些抗原的结合情况。
判定标准:若抗体与口蹄疫 A 型病毒抗原呈现强阳性反应,而与其他无关抗原均呈阴性反应,则表明该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理想情况下,抗体对非目标抗原的交叉反应率应低于 5%。
亲和力
含义:表示抗体分子与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和稳定性,是衡量抗体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亲和力高的抗体能够更牢固地与抗原结合,在体内外的免疫检测和治疗中具有更好的效果。
检测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生物膜层干涉技术(BLI)等。这些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抗体与抗原结合和解离的过程,通过分析结合和解离速率常数来计算抗体的亲和力常数(Kd 值)。
参考范围:一般来说,抗猪口蹄疫 A 型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常数(Kd 值)在 10⁻⁹ - 10⁻¹²mol/L 范围内被认为具有较高的亲和力。Kd 值越小,表明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力越高。
纯度
含义:指单克隆抗体中目标抗体蛋白的含量,纯度越高,杂质(如其他血清蛋白、细胞碎片等)越少,越有利于抗体的应用,可减少非特异性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检测方法:通常采用 SDS - PAGE(十二烷基硫酸钠 - 聚丙烯 xian胺凝胶电泳)、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检测。SDS - PAGE 可将蛋白质按分子量大小分离,通过染色观察条带情况,判断抗体的纯度;HPLC 则能更精确地分离和定量抗体蛋白,给出准确的纯度数值。
参考标准:用于科研和诊断的抗猪口蹄疫 A 型单克隆抗体纯度一般要求在 90% 以上,而用于治疗的抗体纯度要求更高,通常需达到 95% 甚至 98% 以上。
稳定性
含义:包括抗体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以及在长期储存过程中保持其活性和特异性的能力。稳定性好的抗体便于储存和运输,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保持其质量和性能。
影响因素:抗体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pH 值、离子强度、保护剂的添加等。一般来说,在低温(如 - 20℃或 - 80℃)、中性 pH 值条件下,抗体的稳定性较好。此外,添加适量的保护剂(如甘油、BSA 等)可提高抗体的稳定性。
检测方法:通过加速稳定性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来评估。加速稳定性试验是将抗体在较高温度(如 37℃)下放置一段时间,然后检测其活性、效价和特异性等指标的变化;长期稳定性试验则是将抗体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放置数月至数年,定期检测其各项指标,观察抗体的稳定性变化。
判定标准: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储存后,若抗体的效价下降不超过 20%,特异性和亲和力等指标无明显变化,则认为该抗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例如,在 - 20℃储存 12 个月后,抗体的各项指标仍能满足使用要求,说明其稳定性良好。
亚型
含义:根据抗体重链和轻链的结构和抗原性差异,单克隆抗体可分为不同的亚型,如 IgG1、IgG2a、IgG2b、IgM 等。不同亚型的抗体在体内的生物学功能、与抗原的结合特性以及在免疫检测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可能有所不同。
检测方法: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针对不同抗体亚型的特异性抗血清或抗体进行 ELISA 或免疫印迹检测。将已知亚型的抗体作为标准对照,通过与待检测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情况来确定其亚型。
抗体可用于免疫荧光,WB,ELISA,等科研项目
规格:1mg/瓶,纯度>95%
推荐使用浓度: 胶体金: 5微克/ml金液;
【工作效价】
ELISA法:1:500~5000
免疫印迹:1:200~5000。
免疫组化:1:20~500。
标记二抗的使用浓度:国产1:100-1:500;进口1:1000-1:5000
具体效价以产品标签为准,Z佳使用条件需根据所检测样本的抗原及一抗效价优化而定。
纯化方式:亲和层析纯化
来源: balb/c小鼠
缓冲液:0.01PBS+保护剂
【常见问题】
1. 包被抗体或抗原不适,易产生阳性值较小,或产生变异,即跳管现象。
2. 用抗血清不纯化,或纯化程度太低的抗体包被,则阳性值较小,或没有阳性梯度。
3. 封闭不好或标记物过浓可产生对照值较高。
【保存条件】-20℃保存,保持期为2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