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瘟热病毒(CDV)蛋白
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是一种严重威胁犬科、鼬科及部分偶蹄目动物的病毒性疾病,致死率高且宿主范围广。
一、病毒基本特性
1. 分类与结构
病毒科属:属于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illivirus),与人类麻疹病毒、牛瘟病毒同源性较高。
病毒颗粒:
形态:球形或多形性,直径约 100-300 nm,有脂质包膜。
结构组成:
核心:单股负链 RNA(基因组约 15.6 kb),与核蛋白(N)、磷蛋白(P)、大蛋白(L)结合形成核衣壳。
包膜:表面有血凝素蛋白(H)和融合蛋白(F),分别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及膜融合。
2. 抗原性与变异
血清型:仅有1 个血清型,但不同毒株的 H 蛋白和 F 蛋白存在氨基酸差异(尤其是 H 蛋白的受体结合域),可能影响疫苗交叉保护效果。
宿主适应性:可感染犬、狼、狐狸、水貂、大熊猫等多种动物,不同宿主来源毒株的毒力和组织嗜性可能不同。
二、致病机制与流行病学
1. 感染与传播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通过病犬咳嗽、喷嚏排出的飞沫或气溶胶传播。
接触传播:接触病犬分泌物(眼鼻分泌物、唾液)或污染物(如食盆、用具)。
垂直传播:母犬感染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易感群体:
幼犬(尤其是 8 周龄以下未免疫犬)最易感,死亡率可达 80% 以上。
未免疫或免疫不全的成年犬也有感染风险。
2. 致病过程
早期复制:病毒通过呼吸道侵入,在扁桃体、淋巴结等局部淋巴组织复制,形成初次病毒血症。
全身扩散:病毒随血液扩散至脾、胸腺、骨髓等免疫器官,导致免疫抑制,同时侵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上皮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CNS),引发二次病毒血症。
免疫病理损伤:
病毒诱导宿主产生抗体和细胞免疫,但过度免疫反应可能加重组织损伤(如血管炎、脱髓鞘病变)。
神经症状:病毒在 CNS 内持续复制,引起非化脓性脑炎、神经元变性,导致迟发性神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