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费雪(杭州)医学研究有限公司!
24小时服务热线
13818883417

专业集萃  赋能研发 

Strictly control every link to ensure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开启探索之旅

——

产品中心 PRODUCT


甲型流感病毒抗体;乙型流感病毒抗体
    发布时间: 2024-06-09 11:36    
甲型流感病毒抗体;乙型流感病毒抗体

甲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乙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FluA-McAb;FluB-McAb

甲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乙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流感病毒抗体;甲型流感抗体;乙型流感抗体;FluA-McAb;FluB-McAb     

Anti influenza a and influenza b monoclonal antibodies

流感病毒是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

病毒分类与结构

分类:根据病毒核蛋白和基质蛋白抗原性的不同,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发生变异,能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对人类致病性也较强,可引起局部地区流行;丙型流感病毒一般不引起流行,主要侵犯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人群。

结构:流感病毒为单股负链 RNA 病毒,其结构包括核心、基质蛋白和包膜。核心由病毒 RNA、核蛋白和 RNA 聚合酶等组成;基质蛋白位于核心与包膜之间,具有维持病毒形态和保护病毒核酸的作用;包膜上镶嵌有两种重要的糖蛋白刺突,即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它们与病毒的致病性、免疫原性以及病毒的传播密切相关。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流感病毒容易迅速传播。

临床症状:起病急,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可达 39 - 40℃)、畏寒、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打喷嚏等相对较轻。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尤其是儿童。严重者可并发肺炎、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如接触过流感患者或处于流感流行季节)、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做出初步诊断。

实验室诊断:包括病毒核酸检测(如实时荧光定量 PCR)、病毒抗原检测(如免疫荧光法、胶体金法)、病毒分离培养以及血清学检测等。其中,病毒核酸检测是目前常用的快速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流感病毒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流感病毒后产生的一类蛋白质,主要包括 IgM、IgG 和 IgA 等类型,在人体抵御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抗体产生: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中的 B 淋巴细胞会识别病毒表面的抗原,如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等,并被激活分化为浆细胞,进而产生针对流感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初次感染时一般在感染后 1 - 2 周抗体水平逐渐升高,再次感染时由于免疫记忆,抗体产生速度会更快、水平也更高。

抗体作用机制

中和作用:抗体可以与流感病毒表面的 HA 结合,阻止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抑制病毒进入细胞,中和病毒的感染性。

调理作用: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被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表面的 Fc 受体识别,促进巨噬细胞对病毒的吞噬和清除。

激活补体:抗体与病毒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能够激活补体系统,通过补体的溶细胞作用、调理作用等清除病毒。

抗体检测

检测方法: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血凝抑制试验(HI)、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HI 试验通过检测血清中能抑制流感病毒血凝活性的抗体来间接反映抗体水平;中和试验则直接检测血清中抗体对流感病毒感染性的中和能力,结果较为准确,但操作相对复杂;ELISA 方法则具有快速、简便、可同时检测大量样本等优点,常用于大规模的血清学调查。

临床意义:通过检测流感病毒抗体,有助于流感的诊断,特别是对于一些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核酸检测阴性但高度怀疑流感的患者。同时,抗体检测还可用于评估人群的免疫状态、疫苗接种效果以及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等。例如,在疫苗接种后,检测抗体水平的变化可以了解疫苗是否诱导了有效的免疫反应。

抗体应用

被动免疫:对于一些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免疫功能低下者等,在接触流感病毒后,可及时给予含有高滴度流感病毒抗体的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以减轻病情或预防感染。

治疗性抗体研发:研发针对流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治疗药物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这些治疗性抗体可以特异性地结合流感病毒,阻断病毒感染细胞,有望成为治疗流感的新型药物,尤其是对于一些耐药病毒株感染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甲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和乙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都是针对特定类型流感病毒研制的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体:

研制过程

首先要选取感染了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动物(如小鼠),使其免疫系统产生针对病毒的免疫反应。

然后从动物的脾脏等免疫器官中分离出产生抗体的 B 淋巴细胞。

将这些 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通过筛选技术,挑选出能够稳定分泌针对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特定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对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培养,大量生产单克隆抗体,并经过纯化等工艺获得高纯度的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

作用机制

甲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和乙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都能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相应流感病毒表面的特定抗原,如血凝素(HA)或神经氨酸酶(NA)。

以结合 HA 为例,抗体与 HA 结合后,会阻止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病毒进入细胞,中和病毒的感染性,使病毒无法在宿主体内进行复制和增殖,进而减轻或消除病毒对机体的损害。

临床应用

治疗:对于感染了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患者,尤其是病情较重、有并发症风险或对传统抗病毒药物耐药的患者,单克隆抗体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它能够快速中和体内的病毒,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预防:在流感疫情爆发时,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免疫功能低下者等,在尚未感染病毒之前,给予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进行被动免疫,可以提供短期的保护,预防感染的发生。

优势

高度特异性:只针对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特定抗原,能够精准地识别和结合病毒,减少对其他正常细胞和组织的影响,降低副作用。

高效性:具有强大的中和病毒能力,少量的单克隆抗体就能发挥显著的抗病毒作用,在治疗和预防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

局限性

生产难度和成本:生产过程复杂,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且产量有限,导致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病毒变异: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当病毒的抗原发生变化时,原本的单克隆抗体可能无法有效识别和结合变异后的病毒,从而降低其预防和治疗效果。因此,需要根据病毒的变异情况及时研发新的单克隆抗体。


抗体类型:鼠源IgG

该抗体可应用于ELISA、胶体金、免疫亲和柱层析等免疫检测。

亚 型:IgG2a,IgM,IgG2b,IgG1

来源:BALB/C小鼠

免疫原: 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

可用于免疫荧光,WB,ELISA,等科研项目

规格:1mg/瓶,纯度>95%

推荐使用浓度: 胶体金: 5微克/ml金液;

【工作效价】 

ELISA法:1:500~5000

免疫印迹:1:200~5000。

免疫组化:1:20~500。

标记二抗的使用浓度:国产1:100-1:500;进口1:1000-1:5000

具体效价以产品标签为准,Z佳使用条件需根据所检测样本的抗原及一抗效价优化而定。

纯化方式:亲和层析纯化

来源: balb/c小鼠

缓冲液:0.01PBS+保护剂

【常见问题】

1. 包被抗体或抗原不适,易产生阳性值较小,或产生变异,即跳管现象。

2. 用抗血清不纯化,或纯化程度太低的抗体包被,则阳性值较小,或没有阳性梯度。

3. 封闭不好或标记物过浓可产生对照值较高。

【保存条件】-20℃保存,保持期为2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