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费雪(杭州)医学研究有限公司!
24小时服务热线
13818883417

专业集萃  赋能研发 

Strictly control every link to ensure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开启探索之旅

——

产品中心 PRODUCT


甲型副伤寒抗原;乙型副伤寒抗原;丙型副伤寒抗原;S-A-Ag
    发布时间: 2023-06-07 22:15    
甲型副伤寒抗原;乙型副伤寒抗原;丙型副伤寒抗原;S-A-Ag

甲型副伤寒抗原;乙型副伤寒抗原;丙型副伤寒抗原;S-A-Ag

副伤寒是由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包括甲型(S. paratyphi A)、乙型(S. paratyphi B)和丙型(S. paratyphi C)三种类型。其病原体的抗原结构复杂,主要包括菌体抗原(O 抗原)鞭毛抗原(H 抗原)表面抗原(Vi 抗原,仅部分菌株表达)。这些抗原是血清学诊断、疫苗研发和免疫机制研究的核心靶点。以下从抗原特性、差异及应用等方面展开说明:

一、副伤寒沙门菌抗原的分类与特性

1. 菌体抗原(O 抗原)

  • 本质:细胞壁脂多糖(LPS)的多糖组分,具有种属特异性,耐热(100℃不被破坏)。

  • 分型依据:不同血清型副伤寒沙门菌的 O 抗原结构不同,是血清学分型的主要依据:

    • 甲型副伤寒:O 抗原组为O2、O12(核心成分为阿拉伯糖 - 半乳糖 - 甘露糖)。

    • 乙型副伤寒:O 抗原组为O4、O5、O12(含鼠李糖、半乳糖等)。

    • 丙型副伤寒:O 抗原组为O6、O7、OVi(部分菌株表达 Vi 抗原)。

  • 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 IgM 类抗体,用于血清学诊断(如肥达反应)。

2. 鞭毛抗原(H 抗原)

  • 本质:鞭毛蛋白,不耐热(60℃ 30 分钟被破坏),具有型特异性。

  • 分型依据:不同血清型的 H 抗原结构差异显著:

    • 甲型副伤寒:H 抗原为a相(单相菌,仅有一种 H 抗原)。

    • 乙型副伤寒:H 抗原为b相(双相菌,含第一相 H 抗原 “b” 和第二相 H 抗原 “1,2”)。

    • 丙型副伤寒:H 抗原为c相(双相菌,第一相 H 抗原 “c”,第二相 H 抗原 “1,5”)。

  • 免疫原性:诱导产生 IgG 类抗体,抗体效价上升可提示近期感染或免疫应答。

3. 表面抗原(Vi 抗原)

  • 本质:多糖荚膜抗原,仅部分乙型、丙型副伤寒菌株表达(如丙型副伤寒的强毒力株)。

  • 特性

    • 可阻断 O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干扰血清学检测。

    • 与细菌毒力相关(抗吞噬作用),Vi 抗原阳性菌株致病性更强。

  • 免疫原性:Vi 抗体的出现提示机体对高毒力菌株的免疫应答,可用于疫苗设计(如 Vi 多糖疫苗)。

二、三种副伤寒抗原的主要差异

抗原类型甲型副伤寒(S. paratyphi A乙型副伤寒(S. paratyphi B丙型副伤寒(S. paratyphi C
O 抗原O2, O12O4, O5, O12O6, O7, OVi(部分菌株)
H 抗原单相,a双相,第一相 b,第二相 1,2双相,第一相 c,第二相 1,5
Vi 抗原通常不表达少数菌株表达强毒力株常表达
主要致病机制依赖 O 抗原诱导的肠道炎症鞭毛运动增强侵袭力,部分菌株产毒素Vi 抗原抗吞噬,易引发败血症
血清学诊断特点肥达反应中 O2、Ha抗体升高肥达反应中 O4、Hb抗体升高肥达反应中 O6、Hc抗体升高,Vi 抗体可阳性

三、抗原在诊断与免疫中的应用

1. 血清学诊断(肥达反应)

  • 原理:检测患者血清中针对副伤寒沙门菌 O 抗原和 H 抗原的抗体效价,辅助诊断副伤寒。

  • 临床意义

    • O 抗体升高:提示沙门菌属感染(需排除伤寒沙门菌交叉反应)。

    • H 抗体升高:提示对应血清型副伤寒(如 Ha对应甲型,Hb对应乙型)。

  • 局限性

    • 存在交叉反应(如伤寒沙门菌与副伤寒乙型的 O 抗原均含 O12)。

    • 早期感染抗体未产生时可能出现假阴性,需动态监测效价变化。

2. 疫苗研发

  • 多糖疫苗

    • 甲型副伤寒疫苗:基于 O 抗原(如 Ty21a 株减毒活疫苗)。

    • 丙型副伤寒疫苗:含 Vi 抗原的多糖疫苗(诱导抗荚膜免疫)。

  • 重组蛋白疫苗:靶向保守抗原(如鞭毛蛋白、LPS 核心蛋白),提高交叉保护力。

3. 抗原 - 抗体反应的应用

  • 细菌分型:通过玻片凝集试验,用标准抗 O、抗 H 血清鉴定副伤寒沙门菌血清型。

  • 中和试验:研究特异性抗体对细菌侵袭力的抑制作用(如抗 Vi 抗体阻断细菌黏附肠上皮细胞)。

四、临床与研究中的注意事项

1. 交叉反应的干扰

  • 副伤寒沙门菌与伤寒沙门菌、其他非伤寒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可能共享部分 O 抗原(如 O4 与 O5 存在于多种沙门菌),需结合临床症状和细菌培养结果确诊。

2. Vi 抗原的检测

  • 丙型副伤寒菌株若表达 Vi 抗原,需通过 Vi 凝集试验单独检测,避免 O 抗原被掩盖导致漏诊。

3. 疫苗的血清型特异性

  • 现有副伤寒疫苗多为单价苗(如甲型、丙型疫苗),对其他血清型无保护作用,需根据流行菌株选择接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