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猪塞内加谷病毒(SVA)单克隆抗体
猪塞内加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是近年来出现的引起猪特发性水疱性疾病的病原体。以下是关于它的介绍:
病毒特性
病毒分类:属于小 RNA 病毒科塞内卡谷病毒属。
病毒结构:病毒粒子呈二十面体对称,无包膜,由单链正股 RNA 和衣壳蛋白组成。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主要感染猪,不同年龄阶段的猪都易感,但仔猪尤其是 7 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死亡率较高,可达 30%-70%。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病猪与健康猪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的环境、器具等间接传播。
地理分布:2007 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首次发现,目前在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等国家以及中国的广东、湖北等地都有报道。
临床症状
成年猪:感染初期出现厌食、嗜睡和发热等症状,随后鼻镜部、口腔上皮、舌和蹄冠等部位的皮肤、黏膜产生水疱,继而发生继发性溃疡和破溃现象,严重时蹄冠部的溃疡可蔓延至蹄底部,造成蹄壳松动甚至脱落,病猪出现跛行、站立困难。
仔猪:7 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死亡率显著增加,偶尔伴有腹泻、嗜睡、神经症状等。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根据猪只出现的水疱、溃疡、跛行等症状可初步怀疑,但由于其症状与口蹄疫、水疱性口炎、猪水疱病等相似,难以准确鉴别3。
实验室诊断:常用的方法有病毒分离与鉴定、RT - PCR 检测、血清学检测等。RT - PCR 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诊断方法,可检测病料中的病毒核酸;血清学检测如 ELISA 等可检测猪体内的抗体,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感染情况监测。

通常在实验室研究中,可能会使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针对猪塞内加谷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一般流程是先将猪塞内加谷病毒抗原免疫小鼠等动物,然后取免疫后的动物脾脏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通过筛选得到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以猪塞内加谷病毒的结构蛋白(如 VP1 蛋白等)作为抗原进行免疫,经过一系列筛选后获得分泌抗 VP1 蛋白抗体的细胞株。
猪塞内加谷病毒抗体相关数据:
抗体类型:一般为 IgG 型,也可能存在 IgM 等其他类型,这取决于制备抗体时免疫的动物种类以及细胞株的特性。
特异性:能高度特异性地识别猪塞内加谷病毒的特定抗原表位,与其他猪病毒(如口蹄疫病毒、猪水疱病病毒等)或正常猪组织抗原无交叉反应。通过免疫印迹、免疫荧光等试验验证,抗体应只与猪塞内加谷病毒的相应蛋白条带或病毒颗粒发生特异性结合。
亲和力:亲和力常数通常在 10⁻⁸ - 10⁻¹²mol/L 之间。高亲和力的抗体与猪塞内加谷病毒抗原结合紧密,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诊断的准确性,可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等技术精确测定。
效价:采用 ELISA 等方法测定,当抗体在 ELISA 实验中能与抗原产生明显显色反应时对应的稀释度即为效价,一般猪塞内加谷病毒抗体的效价可达 1:5000 以上。效价高的抗体在检测和诊断中所需用量相对较少,能降低成本并提高检测效率。
稳定性:在不同条件下保持稳定,4℃可保存数月至数年,-20℃或更低温度下可长期保存,反复冻融次数通常要求在 5 次以上不明显影响活性。在 pH 值 6 - 8 的范围内,抗体能保持其结合活性,以适应不同的检测环境和生物体内环境。
交叉反应性:理想状态下,抗体不应与其他类似病毒发生交叉反应,如通过与口蹄疫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等进行 ELISA 交叉试验、免疫荧光交叉试验等,结果应为阴性或仅有极低的非特异性反应。
纯化方法(Purification):亲和层析纯化
亚型:IgG2a
胶体金灵敏度:1-3ng/ml
ELISA IC50:1-2ppb
规格:1mg
该抗体可应用于ELISA、胶体金、免疫亲和柱层析等免疫检测。
性状:液体,避免反复冻融
来源:BALB/C小鼠
ELISA效价: 0.005M PBS 体系下1:5000 以上
缓冲液:0.01M PBS PH7.4
储存条件:-20℃以下
有效期:3年,-50℃以下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