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轮状病毒(CRV)抗原
一、基本概念
犬轮状病毒(Canine Rotavirus,CRV) 属于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是引起幼犬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其抗原结构复杂,主要包括病毒颗粒表面和内部的多种蛋白抗原,这些抗原不仅是病毒分类和血清型划分的依据,
也是免疫诊断和疫苗研发的关键靶点。
二、主要抗原成分及功能
犬轮状病毒的病毒颗粒为双层衣壳结构,主要抗原成分分为 结构抗原 和 非结构抗原,其中结构抗原与病毒的感染性、免疫原性直接相关。
(一)结构抗原
VP7(糖蛋白)
位置:位于病毒外层衣壳,是主要的中和抗原(G 抗原)。
功能:
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决定病毒的血清型(G 血清型),犬轮状病毒常见血清型包括 G3、G5 等。
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介导病毒吸附和侵入。
VP4(蛋白酶敏感蛋白)
位置:部分暴露于病毒外层衣壳,为次要中和抗原(P 抗原)。
功能:
经宿主蛋白酶切割后形成 VP5和 VP8亚单位,VP8负责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VP5促进病毒膜融合。
决定病毒的 P 血清型,与 VP7 共同构成病毒血清型(如 G3P [3])。
VP6(群特异性抗原)
位置:位于病毒内层衣壳,是轮状病毒属的共同抗原(群抗原)。
功能:
用于轮状病毒属的通用检测(如通过 ELISA 检测 VP6 抗原可确定是否为轮状病毒感染)。
免疫原性强,但不诱导中和抗体,主要参与病毒颗粒组装。
VP1、VP2、VP3
位置:位于病毒核心,与病毒基因组 RNA 结合,参与病毒复制和转录。
免疫原性:较弱,主要作为病毒结构蛋白发挥功能,而非疫苗或诊断的主要靶点。
(二)非结构抗原
如 NSP1、NSP2 等,主要参与病毒复制和调控宿主免疫反应,但不作为疫苗或诊断的抗原靶点。
三、抗原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检测目的
快速诊断幼犬腹泻是否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需与犬细小病毒、冠状病毒等鉴别)。
监测病毒在犬群中的流行情况,辅助制定防疫措施。
常用检测方法
方法 原理 特点
ELISA 利用抗 VP6 单克隆抗体检测粪便中的群抗原 灵敏度高,可区分轮状病毒属,但无法鉴别具体血清型,适合大规模筛查。
胶体金试纸条 基于抗原 - 抗体免疫层析原理 操作简便、快速(10~15 分钟出结果),适合临床现场检测,但灵敏度略低于 ELISA。
RT-PCR 检测病毒 RNA 保守区域(如 VP7 基因) 可鉴定具体血清型,灵敏度和特异性最高,适用于科研和精准诊断。
样本采集
采集幼犬腹泻期的新鲜粪便(避免污染),保存于冰盒中尽快送检,避免病毒抗原降解。